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设置 >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发布日期:2015-06-30 浏览次数: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总学时:51 学分:3
理论学时:48 讨论学时:3(无课程实验)
开课学院:政法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
大纲执笔人: 大纲编写组 大纲编写时间:2007年9月
教研室主任审核: 路丙辉 教学院长审定: 胡安全

一、 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公共必修课。它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教学与讨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以大学与大学生适应为主要内容的适应教育,以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与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观教育,以树立法治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法治观教育,以人生理想与人生信念为主要内容的人生观教育。
难点:
1、适应教育中的人际交往适应和大学学习适应;
2、道德观教育中的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国家安全意识;
3、法治观教育中的法治理念与法制精神教育、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法律运行;
4、人生观教育教育中的人生理想与信念教育、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的教育
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含数量)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时 数

教学方式手段

课后作业
思 考 题 练 习 题
章 节 目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8 讲授(多媒体)或指导自学 √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4 讲授(多媒体)或指导自学 √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2 讲授(多媒体)或指导自学 √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8 讲授(多媒体)或指导自学 √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6 讲授(多媒体)或指导自学 √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客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4 讲授(多媒体)或指导自学 √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第—节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4 讲授(多媒体)或指导自学 √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一、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 讲授(多媒体)或指导自学 √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第—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6 讲授(多媒体)或指导自学 √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仲裁和调解制度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合      计 48   

 


三 、 本文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基础”课?为什么要学好“基础”课?以及怎样学好“基础”课。要通过本课的讲解,使学生喜爱这门课,参与这门课。使学生能了解大学和大学生活的特点,明确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顺利地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重点难点】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公共必修课。它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民发展为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要求
1.理论上要搞懂,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知识点要把握。
3.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
4.积极参与,积极反思。
(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铸就灵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主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握精髓),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思考题】
1.联系实际,结合自己体会,谈谈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2.联系实际,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谈谈如何学好这门课?
3.你对搞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工作有何建议和要求?
4.你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道德修养及法律修养有什么关系?

5.如何理解大学是学者和学生求真的联合体?
6.怎样使你的适应成本最小化?
7.有人说:你怎样休闲你就是怎样的人,你认为呢?你的周末怎么过?
8.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都有哪些?
1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本门课程学习的关系?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
明确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及其对人生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艰苦奋斗,把理想化为现实。
【重点难点】
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及其人生的作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内容;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实现。
(一)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概念
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要求和向往。
(2)理想的特征
 目标性、超前性、时代性、阶级性、现实可能性、多样性和层次性
(3)理想的内容
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个人理想是个体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社会的共同向往和追求;要处理好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辨证关系。
(4)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①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见解及理想的坚信无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②信念的特征:稳定性、多样性、执著性、亲和性、实践性
信念是以认识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障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3.如何正确地对待“四个如何认识”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曲折和困难,并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
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解决其自身的基本矛盾,
改革开放导致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更新促进我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理性地看待国际形势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三)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须躬行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敢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如何才能正确地处理好生活中的逆境和顺境?

【思考题】
1.理想和信念的特征及其作用是什么?
2.建立科学信念的途径有哪些?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4.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要求学生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认识其具体性、历史性,进而实现对爱国主义这一概念的科学、准确、系统的掌握;了解爱国主义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的特征表现和要求,认识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本质上是一致的;明确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及其丰富、发展;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其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重点难点】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历史性、民族性;如何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更要弘扬爱国主义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三)做忠诚的爱国者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3.增强国防观念
【思考题】
1.怎样理解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2.新时期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3.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的】
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懂得人生环境及其在创造人生价值中的作用,并且学会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了解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重点难点】
(一)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及其分类
由于人生目的是指导和支配各种具体活动目的的总的目的,所以,在类别上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人生目的的主要类型做出概括和区分。
从目的的有无上看,有的人认为人生的目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或是“看破红尘,涉世无缘”,或是“人生如梦,得过且过”,有的人则不仅承认人生的目的,而且把这一目的理解为孤立个人当下的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把是否满足这一需求和欲望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目的,从不考虑对他人、集体与社会的影响。可以把这两种目的称为虚无人生和实用人生。
从目的的意向性(强度)上看,有的人目标是很明确的,并且下决心朝着既定的目标走,而有的人却没有很明确的目的,顺其自然,得过且过,可以把这两种目的人生称之为追求人生和自然人生。
从目的的指向上看,有的人的人生目的侧重于确定的结果,而有的人则侧重于人生的过程,对结果并不太看重,可以把这两种目的命名为奋斗型人生和欣赏型人生。
从目的的开阔性、层次性上看,有的人人生的目标是围绕个人的,如成名成家等等,而有的人的人生目标是指向超个人的群体的(如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社会进步等),可以把这两种人生目的称之为自我(取向)人生和社会(取向)人生。
从目的的内容上看,有的人人生追求的目标是侧重于物质生活方面的,如吃喝玩乐等,金钱和财富成为他们的主要追求;有的人则是侧重于精神方面的,如求知(如知识分子)、修身(宗教信仰者和道德圣贤者)、审美(文学家、艺术家及其爱好者)等心灵的愉悦,可以把两种目的的人生称之为俗欲人生和雅趣人生,也可称为拜金主义人生目的和理性主义人生目的。
从对人的生理欲望的态度上看,有的人把生理欲望看作是一切痛苦和罪恶的根源,主张对这些欲望采取克制、控制甚至扼杀的态度;有的人则把生理欲望看作是快乐和幸福的根源,主张跟着感觉走,及时行乐,尽情享受。前者为禁欲主义的人生目的,后者为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
2.人生目的与人生意义
目的是为意义服务的。从纯自然和纯客观的角度看,人的生命和动物的生命一样,是无所谓目的和意义的,但人比动物高明之处在于,人可以通过给生命活动确立一个目的的方式,来赋予生命以一定的意义。确立目的是产生意义的前提,无目的也就无意义,无目的的人生也就是无意义的人生。意义不过是在目的确立、追求和实现过程中的感觉和体验,比如,目的确立过程中所产生的生命的方向感和依归感,目的追求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的充实感、期待感,目的实现后所产生的满足感、兴奋感、成就感等,都是人生意义的具体表现。
3.人生的目的选择与意义体验
人生目的的选择主要应该看作是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目的的自由,社会应该为这一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提供宽松的环境。当然,也要有一个最低限度,那就是不能是反社会和反人类的。
人生意义是在确立、追求和实现人生目的的过程中通过对生活的体验而得到的。如果说,目的是意义产生的前提的话,那么,体验或感受就是意义产生的途径或方式。这表明了,人生的意义既不是自然的天赋,也不是社会的恩赐,而是人生主体对自己生命活动的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和感受当然不是纯主观的,要受其环境和境遇的影响,但人的主体能动性决定了我们永远是环境和境遇及其影响的主人。既然我们都可以赋予死亡以积极崇高的意义,还有什么环境和境遇不能对人生产生积极影响呢!(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对人生产生什么样的体验,不仅与客观存在的环境和境遇及过去的经历、阅历有关,还与人生主体的人生态度、意志力、环境适应力和境遇承受力、生活期望值等精神气质有关,从可选择的意义上说,后者更为重要。调整适度的生活期望值、锻炼对环境的适应力和各种境遇的承受力、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都会让我们体验到更多、更积极的人生的意义。
(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态度是人在一定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事物所持有的反应、评价和行为倾向。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由于这一倾向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因而,人生态度往往成为一个人对人对事的反应模式和精神风貌。
我们可以把人生态度从不同的角度用三分法分为三种类型。如从行为的动力倾向上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逍遥型;从情感表现上分为乐观型、悲观型和达观型;从动机倾向上分为社会型、自我型和合理利己型等。
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情况要复杂得多,很少有十分典型的情况。我们很难把一个人的人生态度简单地归入某一种类型。因为,真实的情况是: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环境下,其人生态度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有时积极,有时消极,有时逍遥;有时悲观,有时乐观,有时达观。这是我们在进行人生评价时需要注意的,以避免简单化、绝对化。但是,不论人生态度在特定个体身上表现得如何复杂,从总体上我们还是能够发现其基本倾向的。
(三)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价值是标志着客体和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普遍范畴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人生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的价值实质就在于,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人生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目标、意义和行为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的基本观点和主观认识。
当前社会出现了人生价值观多样化的趋势。如: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拜金主义人生价值观;利己主义人生价值观;虚无主义人生价值观;实用主义人生价值观等。这些会给人们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必须用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来指引人生。
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价值的内容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生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人生的现有价值和应有价值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内容
掌握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2)人生价值的标准
个人的创造力和对社会贡献大小是评价人的价值的基本尺度;
个人行为符合社会需要的程度;
个人对待社会工作的努力程度。
人生价值的评价的根本标准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在当今中国,衡量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就是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尽心尽力服务。
(3)人生价值的评价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④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4)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
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能力与本领、务实的作风、自强不息的精神、投身实践、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四)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什么是环境和人生环境
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2.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3.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思考题】
1. 人生观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什么?
2.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对待人生的命运?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实现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4.思考人生问题有意义么?为什么?
5.怎样理解人的本质?
6.怎样的人生目的才是值得大学生追求的?
7.面临死亡的结局,甚至是人类最终的灭亡,人类生存的意义何在?
8.如何看待生命的宽度和长度?
9.人如何超越死亡的恐惧?等待死亡的应该是什么态度?
10.生不如死时,是以死了结,还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11.命运是什么?我们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吗?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道德的一般理论,掌握道德的基本内涵、产生发展的历史功能、作用。通过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学习,认识到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必要性,从而使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被发扬光大。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认识集体主义的本质和作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履行自己对社会和集体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自觉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反对个人主义,努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道德的内涵、功能、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如何正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
个人与社会、集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及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正确认识和理解集体主义的本质及作用。认识个人主义的本质及危害,牢固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3.道德的历史发展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2.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2.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3.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思考题】
1.简述道德的内涵、功能和作用。
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中国还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什么是集体主义?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
5.有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集体主义已经过时”,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6.如何正确把握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科学内涵?
7.简述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8.市场经济需要诚信吗?为什么?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公共生活中发生的道德现象和出现的法律问题,认识到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是提高公共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主要调控手段,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了解和掌握,从而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
【重点难点】
道德和法律调节在调节社会公共生活中各自的位置,培养公德意识,几部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法律规范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网络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和法律问题。
增强公德意识;培育尚法精神;网络生活中的道德现象与法律问题。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的含义
(2)公共生活的发展由来
(3)公共生活的特点
2.公共秩序及其维护
(1)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
(2)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的含义
(2)社会公德的特点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增强公德意识
(1)我国社会公德的现状
(2)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
(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1.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2.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
(1)治安管理处罚法
(2)集会游行示威法
(3)环境保护法
(4)道路交通安全法
3.培育公共生活中的尚法精神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1.网络生活中的道德现象
2.网络生活与法律规范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思考题】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它的历史演进过程是怎样的?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4.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认识职业道德的含义、特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深刻把握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明确职业生活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道德中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方面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及我国婚姻家庭法律中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探讨爱情与美好人生的关系,认识婚姻家庭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了解作为公民道德重要内容之一的家庭美德,掌握我国《婚姻法》中结婚和离婚的法定条件以及对家庭关系的基本规定。总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问题, 追求青春美好、积极的意义,做一个有道德、懂法律、爱生活的人。
【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爱情的本质,恋爱中的道德要求,婚姻家庭的双重属性和历史演进,家庭道德基本规范;《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结婚制度,家庭制度,离婚制度)。
(一)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的涵义
(1)什么是职业?
(2)什么是职业道德?
(3)职业道德的特征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3.职业道德的作用
(二)与职业生活相关的法律的基本要求
1. 与职业生活相关法律的基本要求
2. 与职业生活相关的法律
(1)《劳动法》与《公务员法》的基本内容
(2)《劳动法》与《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
(3)职业生活中的法定权利与义务
(4)职业生活中有关纠纷的处理途径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1.择业观:到底要什么?
2.创业观:你能干什么?
(四)爱情与人生
1.爱情的本质
2.恋爱中的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3.大学生如何对待发生在身边的爱情
(1)恋爱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业完成的影响(大学生恋爱利弊谈)
(2)对恋爱问题应态度慎重,避免处置失当
(3)正确处理好恋爱问题中的几种关系
①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②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
③恋爱与关爱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婚姻与家庭
1.婚姻与家庭概念
2.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双重属性
(1)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
(2)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
(3)婚姻与家庭的历史演变: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略)
(4)婚姻与家庭的社会作用与人生意义
(三)家庭美德
1.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2.家庭美德基本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1.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2.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制度
(1)结婚的条件
(2)结婚登记机关和程序
(3)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
3.关于家庭关系的法律制度
(1)夫妻关系:夫妻间的人身关系,夫妻财产关系
(2)父母子女关系
(3)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4.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的离婚制度
(1)处理离婚时应遵循的两个原则: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
(2)离婚的条件和程序
(3)离婚的法律后果
【思考题】
1.职业道德的含义、特征。
2.为什么说“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3.谈谈对职业生活中公务员义务和权利的认识。
4.谈谈对职业生活中遇到纠纷的处理途径。
5.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如何正确对待恋爱问题?
6.我国《婚姻法》中结婚和离婚的法定条件是什么?
7.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理解各个主要部门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特征,了解法律制度的主体和基本步骤,懂得法律的遵守、执行和适用都是法律实施的方式,并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自觉守法的意识和习惯。
使学生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必然性和艰巨性及主要任务,从而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
【重点难点】
我国各个法律部门的调整对象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法律体系的形成。法律实施的基本方式以及其与法律意识的关系。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律意识对于法律实施的重要作用。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分类
1. 根本法与一般法
2. 实体法与程序法
3. 国内法与国际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法律体系的含义
(1)法律部门的含义
(2)法律体系的含义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目标
2.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的运行
1.法律运行的含义
(1)法律运行的定义
(2)法律运行的基本环节: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
(3)法律实施的方式:守法、执法和司法
2.法律制定
(1)法律制定的定义
(2)法律制定的主体和立法权的划分
(3)法律制定的程序
3. 守法(法律遵守)
(1)法律遵守的概念
(2)守法的内容
(3)守法的主体
(4)守法的意识与法律的实现
4.执法
(1)执法的定义
(2)执法的主体
(3)执法者更要守法
5.司法
(1)司法的定义
(2)司法机关
(3)司法权的独立性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法治的科学含义
(1)法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概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
(2)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2.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的含义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③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④完善司法体制机制
⑤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⑥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五)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1)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
(3)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性质
(2)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①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②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③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1)守法平等: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2)用法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2.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七)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2.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思考题】
1、什么是法律部门?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是什么?
2、谈谈你对守法、执法、司法之间关系的理解。
3、法律被制定之后能自动实现吗?为什么?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5.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
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7.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宪法的概念与特征,初步理解宪法的作用与精神。了解我国实体法的几个主要部门(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的调整对象、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和习惯。掌握我国程序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认识程序法的意义,了解证据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诉讼程序的基本运行。
【重点难点】
宪法的概念与特征,宪法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的作用与精神
行政法的作用和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性质、作用与经济法的体系结构;刑法的作用与原则,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理论。
依法行政原则的实践表现,民事行为与民事责任之间关系;经济法的性质、作用与经济法的体系结构;犯罪构成理论与刑罚的裁量。

(一)宪法的基本理论
1.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宪法与普通法相比具有以下的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而其它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
(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任何普通法律和行为都不得与宪法相违背。
(3)在制定与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的作用与精神
(1)宪法在组织国家政权方面的作用
(2)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3)宪法的精神
宪法永恒不变的精神,就是要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保持权力与权利的协调与平衡。
3.宪法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法治原则
(3)人权保障原则
(4)权利制约原则
(二)宪法的主要内容
我国现行宪法的主要结构是: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138条。其中,《总纲》和《国家机构》规定的是我国的基本国家制度。
1.我国的国家基本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略)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略)
(5)基本经济制度(略)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概念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表达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权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社会经济权: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
文化教育权
特殊主体的权利
(3)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3.我国的国家机构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国务院
(4)中央军事委员会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7)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三)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1.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则
(1)行政法的概念与作用
(2)依法行政(行政法治)的涵义与要求:行政合法性与行政合理性
2.行政主体及其行为
(1)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
(2)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3)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3.行政责任
(1)行政责任的概念
(2)需要负行政责任的主要情形
(3)行政责任追究的原则
(4)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主要方式
4.行政侵权救济及其主要途径
(1)行政侵权救济
(2)行政侵权救济的主要途径
(四)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1.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民法的概念
(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2.民事主体
(1)自然人
(2)法人
(3)其他组织
3.民事行为与代理
(1)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3)代理行为
4.民事权利体系
(1)物权
(2)债权
(3)知识产权
(4)人身权
(5)继承权
5.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概念与责任方式
(2)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6.民事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制度
(2)民事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7.合同法律制度
(1)合同的概念与合同的订立
(2)合同的有效要件与无效合同的处理
8.知识产权制度
(1)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与知识产权的特征
(2)著作权
(3)专利权
(4)商标权
(五)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1.经济法的概念、作用和经济法的体系结构
(1)经济法的概念
(2)经济法的作用
(3)经济法的体系结构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1)消费者及其权益
(2)消费者权益争端的解决
3.税收法律制度
(1)税收的作用与税法的立法精神
(2)税收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六)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1.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1)刑法的概念与任务
(2)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2.犯罪概述
(1)犯罪的概念
(2)犯罪构成
(3)排除犯罪的事由
(4)共同犯罪
3.刑罚制度
(1)刑罚的体系
(2)刑罚的裁量
4.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略)
(七)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1.程序法的概念与价值
2.证据的概念与类型
3.民事诉讼的概念与基本程序
4.行政诉讼的概念与基本程序
5.刑事诉讼的概念与基本程序
6.仲裁的概念与基本程序
【思考题】
1、什么是宪法?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2004年的12月4日,是全国的第四个法律宣传日,这次法律宣传日彰显出这样一个主题:“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治观念。” 试回答:什么是“宪法精神”?
3、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案例题:
据《海峡都市报》载:5月23日,山西省政府通报了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5?18”事故抢险等有关情况:这起事故初步确定是一起特重大煤矿透水和瞒报事故,且新井煤矿存在非法生产,严重超采超员生产,严重违反安全规定组织生产,以及矿主蓄意瞒报事故等多个问题。23日晚,左云县委决定,张家场乡党委书记、乡长停职。(5月25日《海峡都市报》)
试问:请结合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分析:左云县委决定的合法性。
5.联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谈谈你对行政法的作用的理解。
6.民法的基本原则在民事行为、民事责任制度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7.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谈谈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作用。
8.经济法对于个人和社会各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9.根据犯罪构成理论,谈谈你对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制度的认识。
10.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程序法律的意义。
11.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培养证据意识的重要性。


【课程考试】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考试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听课、作业、
讨论、实践等环节)和期末考试成绩(闭卷考试)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四、使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教学参考书目】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版。
2.[法]安德烈?孔特斯蓬维尔著,吴岳添译:《小爱大德》,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2月版。
3.[奥]阿德勒著:《自卑与超越》,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4.巴金著:《随想录》,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年版。
5.常怡:《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陈立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央文献01。
8.陈林:《走出荆棘林》,昆仑出版社,1999年版。
9.《邓小平文选》三卷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0.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
11.葛洪义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13.勾良图:《卡耐基论人生哲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
14.谷春德:《法律基础教师教学参考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5.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6.胡锦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7.胡锦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8.胡克培:《思想品德修养与职业道德——人文素质教育教材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1990年5月3日。
20.江泽民:《坚持依法治国》,《江泽民文选》第1卷,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2006年版。
21.吉迪恩:《自己开创未来》,地震出版社,2002年。
22.焦洪昌:《宪法学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
    23.李庚辰著:《待人处世哲学》,长江出版社,2001年版。
24.李龙、汪飞根:《二十世纪中国法理学回眸》,《法学评论》,1999年第4期。
25.李廷宪:《社会适应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6.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7.李钟栓《享受快乐的人生》,当代世界,2000.9。
28.[德]鲁道夫?奥伊肯:《新人生哲学要义》,张源 贾安伦译,
2002年版。
29.罗国杰:《道德教育与价值导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版。
30.罗国杰:《伦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1.培根:《培根论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2.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 ,2005年版。
33.倪愫襄:《伦理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4.裴苍龄:《证据学新论》,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35.钱焕琦:《思想道德修养教师教学参考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6.钱焕琦:《做历史的同时代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理性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7.钱广荣:《思想道德修养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8.钱广荣:《中国道德建设通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9.任者春著:《内外互动德育教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版。
40.沈继英:《人生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5
月版。
41.施修华:《人生的奥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2.施忠连:《世界人生哲学金库》,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43.苏国:《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44.[俄]托尔斯泰著,许海燕译:《人生论》,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45.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6.王恕焕《毛泽东的人生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7.王月瑞:《赛博空间和法律》,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8.沃尔特、波克(美)著,杨静宪译:《如何在大学里深造》,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版。
    49.喜子:《人生成本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50.肖扬:《论宪法精神》,《法制日报》,2003年12月4日。
51.徐长松:《人生哲学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版。
52.许崇德、胡锦光:《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3.许汝罗等主编,《思想道德修养学生学习辅导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4.徐小结:《转变与适应——大学新生活的启示》,航天工业出
版社,1993年9月出版。
55.许章润:《法律信仰:中国语境及其意义》,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3年版。
56.阎钢:《领悟人生》,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7.颜世富编著:《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年版。
58.杨大文:《婚姻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9.杨紫烜:《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0.曾建平:《社会公德引论》,北京易商世纪电子商务中心,2004年版。
61.詹万生:《人生哲理教学参考》,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62.张中秋:《法治及其与德治关系论》,《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63.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64.张书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中国轻工出版社,2000年。65.郑晓江:《中国人生史鉴》,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6.祖嘉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及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