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赵平工作室 > 人生导航 > 正文

大学生择业决策问题与对策

编辑:wjszb      发布日期:2019-05-17 浏览次数:

中国高教研究20052

大学生择业决策问题与对策

要:大学生的择业经验缺乏、决策盲从行为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原因,也是就业指导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拓宽信息渠道,健全信息体系;第二,利用校园网和人才市场,建立职业决策网络——— 市场实验系统,打造一个积累经验、训练能力的平台;第三,加强心理咨询,消除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其自信心。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对策

供过于求的职场、无情竞争的选择在大学生心中引起强烈波动,再加上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如此沉重的压力,更容易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不知所措,其中趋骛行为严重制约着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一、大学生择业决策问题分析

择业决策的科学与否是决定一个人择业成功或失败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的市场冲击、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在大学生中产生了择业决策非理性化的现象。

(一)盲目攀比“三高”

在大学生择业决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攀高心理。理想职业的选择标准是“三高”,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高”是要求工作环境好,又有发展前途,最好是弹性坐班的单位。“薪水高”,就是注重经济收入,追求生活高质量。“职位高’就是要求社会地位高,最好是在国家各大部委、各大公司就职。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大学生选择职业的面很窄,直接后果是增加了大学生求职的失败率和困难。

(二)非理性的趋骛行为

珠三角到长三角,大学生 “百万雄师南下、千军万马争渡独木桥”。供求严重失衡,大学毕业生数远远超过岗位需求,达到几十乃至几百比一。广州、深圳、珠海……人才市场、公司门外,大学生一队队、一排排,翘首以待,而急需人才的西部却只能望东兴叹。这种“条”“块”冷热不均现象是典型的社会管理学中所说的趋骛行为。“趋骛行为”是一种有意识地模仿别人决策的现象,普遍出现在经济生活中。趋骛行为的出现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别人的决策是可观察的,否则无法模仿;第二,各决策有先后次序,而不是同时做出决策。显然,大学生择业决策的“趋骛行为”是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趋骛行为的理论权威Bane- riee Welch Graham指出,信息遮蔽及决策能力是产生趋骛行为的根本原因。以此观之,我们才能诊断出大学生择业决策盲从现象背后的根本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大学生择业决策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信息沟通不灵,没能有效地、及时地传达新的就业标准。毕业生处在择业洪流中,自身期望水平容易受到其他择业者期望水平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合实际的趋骛行为。加之随着社会媒体对某些职业、某些精英的大力渲染,容易导致大学生忽视自身的个体差异性与自我的创造性,形成个人价值取向的从众心理。第二,缺乏决策能力与经验,表现为不自信。一部分学生选择工作单位时,自己毫无主见、举棋不定,常为家长同学所左右,且总是随波逐流。他们认为:“大多数人选择的,一定没错。”在这种观念的左右下,他们往往缺乏独立的见解,忽视自身特长,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选择,丧失了最能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

二、避免大学生趋骛行为的对策

(一)拓宽信息渠道,健全信息体系

目前,大多毕业生主要是通过招聘会投递个人简历,然后有针对性地上门自荐或借助关系等获得就业岗位。这种就业信息的获取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是毕业生必须更多地奔波于各种招聘会之间;二是对招聘信息的变化难以及时了解;三是不能全面了解市场需求。由不完全信息理论、声誉理论等趋骛行为研究的最新成果可知:这种行为模式是脆弱的,一旦有——— 哪怕是一点点新信息产生,这种行为将会发生改变。例如,某个拥有更多信息的新投资者的到来、新的公共信息的发布等,均会引起这种“决策流”的中断。所以,各高校应尽快地完善信息体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构建信息高速路,进行市场调研、反馈,及时向大学生传递全面而正确的观念和信息以避免因信息遮蔽而导致趋鹜行为的产生。

(二)利用校园网和人才市场,建立职业决策网络—— 市场实验系统,打造一个积累经验、训练能力的平台

1.虚拟实验。建立虚拟职业决策实验室。实验室中有两个模块,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职业生涯设计包装室。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写好履历表和求职信,教给学生如何自荐、面试等求职技巧,还要进行个人职测评,主要是依据心理、个性、能力、职业道德、性格、兴趣、爱好等相关指标进行综合测试。最重要的是,通过分析、估价自己的实力与优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目标,并学会职业选择的策略,制订择业的行动计划和措施。同时,还要重视职业生涯管理。要让大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工作分析反馈、经营理念、组织的发展战略等。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适应性评价、未来职务设计。第二,城乡、东西部同种职业角色素质要求的层次性以及工作、生活回报待遇的介绍及反馈软件。第三,职业预测软件,即网上分析和预测职业发展前景。一个职业的发展前景直接影响到人才的供求情况,因此职业预测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通过对国家经济、科技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前瞻预测,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定向和选择工作岗位。第四,案例分析软件。成功与失败的经典求职案例介绍、点评。第五,虚拟应聘系统。这是一个供求碰撞的舞台,包括信息捕捉、自荐材料、笔试面试直至获取虚拟职位(或失败)的全过程;虚拟上岗就业,针对不同的工作设计不同的情景,如经理、秘书、技工……虚拟角色处理日常事务、一般管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对与解决。第六,启动评估系统。一是对角色适应与否进行鉴定;二是请专家、就业指导教师进行点评,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

构建职业心理测试平台,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心理测试。通过设计一些标准化、客观性和以正确的常模为依据的问卷进行网上调查、个性心理测试,了解大学生的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职业适应等方面的资料,了解他们的职业意向、职业期望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情况及原因,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素质与特定职业的适应性程度,以便能够正确地进行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

2. 真实点击。学生自由点击政府网站,关注形势、了解动态,学习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相应网页,中西东部、城市乡村一盘棋,让学生了解国家、各地的方针、政策及政策倾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吸引学生到基层就业,树立宣传老少边穷地区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典型。

3. 亲情链接。这里包括真实网络链接和真实现实联接。第一,通过友情链接,学生可以登录各地人才市场、人才网站,真枪实弹、实际演练。第二,现实联接。由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决策实验室牵头,与就近人才市场联手合作,将招聘活动请进校园、请进课堂,把就业指导课堂搬进招聘职场,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参加招聘,获取经验,并就所见所闻所感进行自我评析,提交见习报告。

(三)加强心理咨询,消除大学生自卑心理,培养其自信心自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如何消除自卑感?我校的成功方法主要有:1.经验正强化。经验是消除自卑的良药。教师应积极地、及时地对学生虚拟上岗、实际应聘中的成功给予肯定,分享其喜悦,使其体味成就感与自豪感从而满足自尊的需要。2.教训负强化。教师要设法让大学生首先承认失败,警示后果以引起注意;再导之以人人都会失败,倒下了再不站起来才是真的失败的理念;再使之认识到教训其实就是经验;最后师生一起分析原因。3.心理暗示法。 经常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4.珍爱自己法。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这对恢复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5.情景模拟法。在有条件的情况

下,模拟让自己恐惧的场景,并反复练几次。6.最根本的是实践方法,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勇敢地去闯、去尝试。

参考文献

[1] 郑晓明 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评析[J]. 外国教育2004(2).

[2] 赵立卫 职业生涯理论及其在大学生就业辅导中的运用[J]. 教学研究2005(2).

[3] 蒲清云 王丹云 大学生就业失范行为的成因及对策[J]. 中国青年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