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赵平工作室 > 教学艺术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心理疏导问题的审思

编辑:wjszb      发布日期:2019-05-17 浏览次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第3/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心理疏导问题的审思

[ ]健康积极的心态是开展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平台。心理健康不等于思想觉悟、观念正确和信仰坚定,思想觉悟、观念正确和信仰坚定也不等于心理健康。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因子导致的。当下对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心理疏导内涵的误读及其与一般心理学之心理疏导关系的误解和心理疏导践行过程中的心理疏导泛化、去思想政治教育倾向、病理性疏导思维范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匡正其科学内涵、厘清其与一般心理疏导的边界关系,进行积极的价值干预,思想问题用谈心的方法、观念问题用说理的方法、道德问题用修养的方法、信仰问题用信仰熏陶的方法予以有针对性的疏导才能强化其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消极心理学;价值干预;心理咨询泛化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出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2](P35)是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了这一点。注重心理疏导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理论创新。为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然而,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心理疏导”的误读现象,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辨析其科学内涵、匡正各种错误倾向与行为意义重大。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心理疏导内涵的 误读及匡正

心理疏导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已被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普遍认同,并被广泛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思想政治实际工作中。但却因其概念不清晰带来了不少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更是其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心理疏导就是综合运用思想交流、观念更新、思维训练、道德培养、信仰熏陶、觉悟提升、心理咨询等疏导方法,消解大学生的思想之惑、情绪波动、心理之痛、道德之耻等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为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构建积极心理平台的活动。其基本内涵有:

思想疏导,即谈心谈话法,让大学生思想不纠结。它就是用思想工作方法,疏导大学生因思想“想不通”而带来的心理问题进而使其接受正确的思想,助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谈心谈话不同于说教。说教是主观主义作怪,不了解具体情况地说大话空话,采用“我打你通”的简单方法。谈心谈话是朋友与朋友的促膝谈心,平等交流,以理服人地疏通大学生的思想症结,使其轻松上阵,继续自己的生活与工作。这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心理疏导,即心理治疗法或心理咨询,让大学生心灵不郁闷。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的相关方法与理论,对大学生心理适应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援助、消解其心理痛苦,进而达到心态平衡,助推其顺利成长的活动。由西方传入的心理疏导分为不同的流派: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心理咨询,强调心理咨询教师积极理解、真诚悦纳受众,反对其过多的干预。华生的行为主义的心理咨询,是在行为疗法理论以及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心理咨询,如强化法、想象厌恶法、思考停止等方法。在这方面,国内大部分心理咨询者还停留在简单吸收的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创新性发展。

观念疏导,即说理法,让大学生观念不落后。它就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善于讲道理与摆事实的方法,解决大学生因为观念落后带来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放弃错误理论观点、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的活动。当然,思想观念的问题不会凭空产生,“‘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3](P286)所以说理要落到实处,要在动情点上讲道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大学生的话语系统辨析抽象的道理,会让大学生感觉到我们读懂了他们、尊重了他们,就会使其更愿意接受我们的观点。

思维疏导,即思维训练法,让大学生思维不紊乱。它就是运用逻辑学理论,解决大学生因为思维不合逻辑带来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学会逻辑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大学生利用矛盾律、同一律、理由充足律等形式逻辑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训练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科学思维方式与习惯,改变思维紊乱矛盾、含混不清、缺乏科学论证和缺乏连贯统一等思维习惯,培养自己利用概念、推理、判断等逻辑工具从各种现象中抽象事物的本质的能力;还要训练我们的辩证逻辑能力,养成从整体的、联系的、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习惯。

道德疏导,即智慧培育法,让大学生德行不困惑。它就是利用伦理学原理、道德修养方法,解决大学生因为道德践行挫折带来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学习、修养自己的道德智慧,规避好人吃亏的现象的活动。“扶不扶”“救不救”等道德问题,很多都是明知故犯的错误,人们都知道应当“为”,却不知道应当如何“为”。“如何讲道德”是德育的核心任务,即强化其将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的道德事件和道德情境之中的能力是有效德育的关键。

信仰疏导,即信仰熏陶法,让大学生意志不脆弱。它就是运用信念信仰的功能,解决大学生因为信仰缺失带来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磨练自己的意志、探寻人生前进的动力之源的活动。大学生或因目标不明确,或因志向不够远大,或因为常立志而浑浑噩噩让自己纠结,或因觉醒之后而悔恨,皆是因其信仰缺失造成的恶果。如果能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即可带领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价值疏导,即形上引导法,让大学生价值不迷茫。它就是运用人生哲学的理论、方法,解决大学生价值方面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主流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的关系,进而做出科学的价值选择活动。人既有着与自然生命相对应的社会性生命来彰显其意义性存在,也有着与自然生命相对应的精神生命来彰显其价值性存在,人是生活在意义与价值世界里,对意义与价值的考量是人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

政治疏导,即意识形态澄清法,让大学生意识形态不模糊。它就是运用政治学原理、知识和政治学方法,解决大学生因为政治偏见和政治立场错位带来的“心理问题”,让政治上接天气、下接地气、中间接人气,消弭其高大上的形象,还其可亲可爱可信的本来面目,最终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活动。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拨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自由”“平等”的迷雾,把握政治的阶级性、意识形态性,了解国情、达成政治认同。

理想疏导,即生涯规划法,让大学生人生不飘忽。它就是运用人生观等学说的理论、方法,解决大学生因为理想缺位带来的“心理问题”的活动。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其人生奋斗目标,在科学把握自己人生环境的基础上确立远大理想,给自己人生航船装上航舵,进而走出迷茫人生;再助推其厘清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熟谙只有理想不直面现实会四处碰壁,只讲现实没有理想的憧憬也会碌碌终身之原理,来消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心理纠结。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心理疏导的本质可以概括为:让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走心,进而提高其效能的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心理疏导与一般心理疏导关系的误解及匡正

一般心理学意义的心理疏导是心理治疗的意思,正如受众关注、呵护身体健康一样地关注与呵护心理健康状况的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心理疏导关注的思想、道德、政治与法律素养等问题,是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当下将二者混同是对二者关系的误解。两者的终极目标是相同的,即以人为本,构建健康阳光的平衡心态,追求健康幸福的生活。心理健康者容易理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会自觉遵守各种原则规范,认同共同理想,一句话,心理健康者愿意接受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譬如,消弭了逆反心理的受众,容易听从老师的教诲、父母的批评建议,愿意践行孝道;而心理不健康的人,会觉得所有的规范都是跟自己过不去。观念偏执、行为偏激,阻抗思想政治教育。反过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尊重受众的主体性地位,遵循其个性诉求、心理发展的规律,疏导其在学习、生活等人生课题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困惑,可以提升和强化心理治疗的效果。思想觉悟高、道德修养好的孩子,最容易度过青春期。集体主义观念强、乐于奉献的人就容易克服“交往恐惧”,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因学习、生活等问题的淤积而产生心理阻塞和心理障碍。从这个角度讲,二者是相通的。但由于各自的学科属性与专业诉求的不同,二者又是不能混同的。从学科属性方面来说,心理治疗是心理学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二者的最大区别是:

就活动原则而言,心理治疗恪守的原则是价值中立。一切只是为了来访者的心理平衡,坚持倾听、神入与共情,以“零评价”的姿态构建积极的咨询关系。而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心理疏导则相反,强调的是价值观的积极干预,一定程度上说,平衡心理、阳光心态只是我们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而已,就是说不像一般的心理疏导即心理治疗那样只要使得来访者走出心理阴影、获得解脱就已经成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心理疏导更加关注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后的价值观、人生观、理想、信仰的引导与培养。针对心理健康问题本身,也与心理治疗不同,心理治疗只求来访者的心理平衡,只要平衡即可,勿论是积极平衡还是消极平衡。譬如,同性恋自己完全悦纳同性恋本身而不再痛苦也是一种平衡,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的心理疏导要的就不是这种消极的平衡,而是晓之以理,引领其走出这种违背人伦、反人类的价值迷雾,走向异性恋的取向,这是积极的心理平衡。

就活动纪律而言,心理治疗强调的原则是保密原则。进门是朋友,出门就是陌路人。你的所有的秘密告诉了我,从此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是共同的秘密。因为,这样才能使来访者祛除芥蒂,达到共情,为有效咨询治疗搭建一个积极的咨询理疗关系。也因为,这些秘密会涉及来访者的隐私权。保密是铁的纪律,更是职业操守。可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阈的心理疏导,保密就是有条件的保密,为了控制事态恶化、为了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会在适当的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施行适度公开原则,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功能与优势,调动与整合一切有利有效资源,协同作战,悄然地为来访的大学生构建一个温暖、积极的外环境。

就活动态度而言,心理治疗坚守的态度是被动姿态。来访者永远是主体、是主角。除非个别的团体咨询,一般在个人咨询活动中,咨询老师的态度是:“不诉不助”,来访者自己不提出心理援助的要求,咨询师不会主动出手。他们坚信:“上帝只救自救者”。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会坐视他人堕落,会积极主动出击,棒喝自甘堕落的、浑浑噩噩的人,然后,予以细致耐心的思想的政治的伦理的教育等,引导其回归到正常的人生轨道上。对那些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救助的大学生更加不会置之不理。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不敬业。再者,人们正确的思想意识不会凭空产生。“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东西。”[4](P85)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是要主动出击,一些观念的、思想的原则性问题,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的,更不能拿原则问题去做交易。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心理疏导践行问题及匡正

思想政治教育引进心理疏导后,为匡正简单粗暴、说教式教育教学方法,消除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就是洗脑”的认知误区带来了新思路、新理念。然而,实践中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其健康发展。

首先,“泛化”心理问题,弱化思想政治教育。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真正读懂我们党的“心理疏导”的真实含义。以人为本和心理疏导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的方法手段,而实践中却出现误把手段当成目的,出现了为了心理而心理、为了疏导而疏导的心理问题泛化现象,混淆了思想问题、道德问题、思维问题、信念信仰问题、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等与心理问题的区别。个别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分青红皂白,什么都是心理问题,动辄心理测量,动辄心理治疗。高校校园心理测试、咨询一时兴起。把个别大学生低头族现象、网购成瘾、逃课、不交作业、愤青、信念模糊、理想缺失等都归结为心理问题,草木皆兵。思想政治工作者忘却了自己的本质使命,思想政治教育被边缘化了。实际上思想政治工作才是我们的生命线,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法宝之一。思想问题还是要靠思想的方法、道德问题还是要靠道德的方法、信念信仰问题还是要靠信念信仰的方法、价值问题还是要靠人生哲学的方法才能解决,心理疏导不是“万金油”。不是心理问题不能滥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即使是心理问题,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相反。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其次,“消极心理学”思维盛行,滥用病理性医疗法。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是心理疏导的科学依据。而心理学的使命有三,其三大使命是:让心理健康的人们快乐幸福地活着,给予心理创伤、心理疾病的人以心理援助,发现和创造天才。由于心理学人的社会责任感,在二战结束时,担当起了人类心灵的呵护神的角色。战争给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将军士兵、男人女人、父母子女都带来了严重精神创伤,心理学人给予了有效的心理援助。然而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心理学人丢掉了另外两大使命。心理学家面对心理疾病的受众,治疗游刃有余,而面对心理健康的受众却束手无策。如果说,这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一种无奈的选择,那么,从此没有予以及时转型应当是一种遗憾。我国以“消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心理学人总是习惯于用“消极心理学”思维看待一切。他们认为,绝大多数受众都是不健康的——处于亚健康状态。来咨询室的受众都是有病的人。他们习惯于贴标签:“***症”“***病”。结果,不是问题弄出了问题,小问题整成了大问题。真的需要心理援助的大学生也望而却步了——担心被同学耻笑为神经病,造成了资源浪费。其实,在积极心理学视野里,人人都是健康的,只是人人都有需要心理援助之时而已。高校的心理咨询不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有两大类:发展性咨询和障碍性咨询,且发展性咨询占绝大多数,发展性咨询就是指大学生遇到重大人生课题不知如何抉择而来此寻求帮助的咨询。这些大学生不仅不是什么神经病,相反,他们是智慧的人。再说,“到咨询室的人是神经病”无疑是个伪命题,因为,神经病人一般不会自己去神经病医院主动请求治疗,果真如此,说明他不是神经病。为此,我们应当在广大师生中,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倡导积极心理学思维,裂变其消极心理学思维习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能培训,提升他们利用心理疏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水平,构建健康可靠的心理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提升提供坚实基础。

再次,关注个别问题受众,忽视多数健康大学生。严格地讲,教育关注的是全体大学生。关心思想进步的也关心落后的大学生,关爱心理健康也关爱不健康的大学生。高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创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构建辅导员队伍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让全体大学生受益的,是要助推包括个别不健康的受众在内的全部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当下,由于“消极心理学”思维的制约导致了个别教师工作重心偏移,大量的人财物用在了极个别的有“心理问题”的问题学生身上,丢掉了绝大多数健康和先进的大学生,这是一个误区。再一个误区是:一讲到心理问题立即判断为某种消极情绪所致,动用各种治疗方法,甚至催眠技术,予以探源把脉及治疗。其实,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等实际上就是某种情绪情感所致的不良后果。情绪情感就是能量,能量就需要适时适度释放,不释放就会爆炸,一旦爆炸就后果严重。当某种情绪情感淤积到一定的时间长度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如果隐忍不及时释放,再淤积到一定的长度和强度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此时就需要寻求心理援助了,依然矜持,超过一定的长度和强度,最终爆炸就会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至此之时,“心理咨询室”已经无能为力,就需要及时转接到医院门诊进行医学理疗。要强调一点的是,不仅仅焦虑、郁闷、抑郁、悲催等负性情绪会导致心理问题,幸福、快乐、甜蜜正能量的情感也会带来心理问题,譬如范进中举,因为它们一样是能量。

心理健康者不自然等于思想觉悟的先进优秀,思想觉悟的优秀先进者也不天然地等于心理健康。培养心里阳光、思想进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心理疏导”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心理疏导善于为心理有问题且思想觉悟低的大学生提供心理援助,“疏”通其心结、带领其走出阴霾,并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导”之以科学价值观念;又要善于为心理有问题而思想觉悟高的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疏”通其心理阴影,“导”之以自我心理调适——运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有针对性地消解与防御各种消极心理,走向阳光人生;还要善于为心理健康却思想觉悟低的大学生实施有效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其阳光心态,潜移默化地“导”之以科学理想信念;更要善于为心理健康又思想觉悟高的大学生保驾护航,“导”之以自我心理呵护、自我进步的能力与智慧,经得起一切“风雨”,创造性地运用“心理疏导”理论与方法,经得住逆境挫折也顶得住顺境的诱惑,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在多元价值冲突、多种政治论调、多种文化碰撞中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健康成长。我们要让大学生学会疏通消极负能量的情绪,也要学会疏导积极的正能量的情感,助推大学生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一起笑、痛苦一起哭,在分享分担中释放各种情绪情感,释放后接受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洗礼。

为此,高校及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管理与引导。其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从业准入门槛,完善继续教育体制,进行定期培训与督导,倡导积极心理学思维,裂变其消极心理学思维习惯。其二,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工作流程,依程序规避“消极心理思维”工作范式,禁止“心理泛化问题”。参照教学事故管理办法,创制心理疏导事故管理办法,分出事故等级,与其职称晋升、评优挂钩。其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能培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艺术,谈心谈话,批评自我批评,思想转化,激励感染,理论学习,榜样教育,信仰熏陶,价值澄清等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通过培训、交流提升其看家本领、强化其心理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辨析能力。其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5](P46)师德是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基本的道德素养。关爱学生是其基本规范,关爱学生就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每一位大学生都有获得平等公正对待的权利。良好的师德师风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更是匡谬忽视多数健康大学生快乐成长的错误的消极心理思维工作范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